關于蕭家巷-花街街區申報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的公示
根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我局對全市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梳理,現擬將蕭家巷-花街街區申報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并將申報文本主要內容向社會予以公示。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可在2023年9月18日前,將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hjwjck@163.com(請注明單位名稱、姓名和聯系電話)。
聯系電話:0553-5905170
聯系地址: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規劃發展科(蕪湖市瑞祥路88號皖江財富廣場A2座937室)
QQ截圖20230822091259.jpg (120.69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8-22 09:13 上傳
《蕪湖市鏡湖區蕭家巷-花街歷史文化街區申報文本》主要內容
一、街區范圍
蕭家巷-花街街區位于蕪湖市鏡湖區蕪湖古城內,東至模范監獄看管房,南至環城南路,西至河鲀巷,北至蕪湖縣衙。依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2020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標準(GBT50357-2018)》、《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標準(參考)》和《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結合蕭家巷-花街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劃定街區保護范圍。街區保護范圍分為兩個層次: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總面積約10.21公頃。
核心保護范圍:分花街核心保護范圍和蕭家巷核心保護范圍兩處,總面積約1.79公頃。花街核心保護范圍東至小天朝,南至環城南路,西至河鲀巷,北至花街27號民居,面積約1.38公頃。蕭家巷核心保護范圍東至張勤慎堂,南至蕭家巷3號民居,西至蕭家巷19號民居,北至蕭家巷58號民居,面積約0.41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模范監獄看管房,南至環城南路,西至河鲀巷,北至蕪湖縣衙,總面積約8.42公頃。
二、街區特色及價值
1.存續千年,格局猶存,是蕪湖城市變遷的見證之地;
2.水運繁華,商肆櫛比,是徽商蓬勃發展的彰顯之地;
3.徽風西韻,建筑多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傳承之地;
4.人文薈萃,遺產豐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聚集之地;
5.革命據點,紅色陣地,是科學民主思想的傳播之地。
三、核心保護范圍保護要求
1.分類保護整治:對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歷史街巷等,應當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實行分類保護。
2.不得新建擴建: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經批準允許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
3.維持原有格局、風貌與尺度:保護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的歷史街巷格局和風貌,維持原有街道的寬度、走向,不得擅自改變街區的空間格局;核心保護范圍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應當保持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
4.整治改造要求:對隨意搭建或放置影響街區格局特色的建(構)筑物予以整治或拆除;與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高度不協調的建筑應改造或拆除;對現有建筑、道路和街巷進行整治改造時,應當保持或者恢復其原有的空間格局、歷史風貌和景觀特征;整治或移除影響景觀風貌的其他相關設施。
5.不得隨意拆除: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不得拆除,拆除其他建筑物、構筑物或設施的,應當經主管部門批準。
四、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要求
1.遺存整體保護:保護建設控制地帶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歷史街巷格局肌理、鋪地等歷史環境要素。
2.高度風貌協調: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建(構)筑物,應當在高度、體量、色彩等方面與街區的歷史風貌相協調,避免對街區的環境及視覺景觀產生不利影響。新建、改建建筑高度不得超過15米。
3.不協調建筑改造:對已建成的與歷史風貌不協調的建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循序漸進的整治或改造,逐步恢復街區的空間格局和歷史環境。
4.新建項目審查:建設控制地帶內確定的各類建設項目,需先由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依據街區保護規劃進行審查,組織專家論證并公示后方可建設。
五、街區保護利用計劃及措施
1.持續挖掘街區歷史文化。聘請專人持續深入挖掘和整理蕭家巷-花街街區的歷史沿革、歷史典故、名仕名流、徽商故事、藝術文化、民風習俗、村規家訓等相關資料,對街區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摸排、登記、建檔并擇優申報,便于后期保護與利用。
2.保護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保護蕭家巷、花街、南正街、儒林街等歷史街巷的傳統格局和兩側建筑的歷史肌理;摸排并保護街區內的歷史環境要素。對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等及時制定修繕方案、實施保護修繕。
3.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是持續發掘和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蕪湖古城規劃的業態布局,在蕭家巷-花街街區內持續發掘和引入蕪湖優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豐富街區文化內涵,增加街區活力。二是謀劃文物建筑、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沿花街、南門灣、南正街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作為特色商業、老字號商鋪、文化展示和非遺傳承展示的場所;沿儒林街、蕭家巷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作為傳統民宿、文化展示、非遺傳承的場所;模范監獄作為監獄文化博物館。并積極探索其他有價值的、閑置建筑的活化利用。
4.提升街區環境品質。一是結合綠地,優化公共空間。完善街區內景觀綠化的設計,并利用街巷鏈接,構筑宜人的開放空間網絡。二是依托存量,增補公服設施。利用街區內的存量建筑資源,結合實際情況,將有條件的存量建筑打造成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周邊居民。三是注重安全,完善消防設施。對街區內的消防設施安全性進行排查,沿主要街巷埋設消防水管,并按80米以內間距設置室外消防栓,地塊內設置適當數量的壁式消防栓。由于街區內保留建筑較多,街巷較窄,根據現行歷史文化街區通用做法,需要配備小型消防車,以進一步加強街區消防安全。
附圖
圖片1.png (1.79 M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8-22 09:13 上傳
街區保護范圍及四至圖
信息來源: 蕪湖市住建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