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市農業生產智能化、數字化提升,推動智慧“蕪湖大米”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9月4日,蕪湖市出臺《2023年支持智慧“蕪湖大米”發展的激勵政策細則(試行)》,該政策為全省范圍內首次制定出臺的市級支持智慧農業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 蕪湖自宋元起就被譽為“魚米之鄉”,優質的稻米和便利的交通讓蕪湖成為“四大米市”之首。秉承深厚的蕪湖米市人文底蘊,2018年蕪湖市委、市政府批準實施“蕪湖大米”品牌振興工程,并于2021年將其納入蕪湖市“十四五”規劃當中。近年來,蕪湖市大力支持“蕪湖大米”產業發展,每年市財政拿出一千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基地建設、品牌銷售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消費正逐漸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高端大米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智慧“蕪湖大米”安全無污染、營養品質高,而且技術成熟、可復制性強,適合大面積推廣,更容易形成產業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有機會搶占高端秈米市場,成為蕪湖農業甚至安徽農業的一面旗幟。 針對目前我市智慧“蕪湖大米”產業發展現狀,今年我市出臺支持智慧“蕪湖大米”產業發展的若干條政策,主要包括:一是支持銷售。依據訂單加工企業加工銷售“蕪湖大米”成品數量,進行核實補貼,對出售價格在12元以上(含12元)每公斤的,補助2元/公斤,總額控制在200萬元以內。二是支持基地建設。對于驗收合格的基地,評選出100個優秀百畝方,每個獎勵3萬元;20個千畝片,每個獎勵6萬元;8個萬畝園,每個獎勵25萬元;其它沒有進入優秀百畝方、千畝片、萬畝園的,分別給予1萬元、3萬元、7萬元補貼;獎勵總規模控制在700萬元以內。三是強化溯源管理。中聯智慧農業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全市稻米產業鏈管理平臺,并將建成的平臺連接到市農業農村局指揮中心,統一建立線上智慧設施設備與線下地面團隊結合的服務管理調度系統。加強對智慧“蕪湖大米”百畝方、千畝片、萬畝園示范基地和其它縣市區提供的非智慧“蕪湖大米”水稻種植大戶情況錄入進行溯源管理。 據蕪湖市農業技術中心農技站相關人士解讀,該政策分別從基地建設、銷售等方面提供獎補措施,助力智慧“蕪湖大米”做大做強,加快形成產品競爭力強、企業集聚度高、產業鏈條完善的智慧“蕪湖大米”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在全市范圍內種植60萬畝智慧“蕪湖大米”,將智慧農業產業鏈進一步細化、完善,我市智慧農業發展提高一個臺階,為我省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一個可復制的模板。 大江晚報記者 顧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