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蕪湖104個老舊小區改造,很多已改造完成或項目接近尾聲。蕪湖市作為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之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積極融入了海綿化改造的理念,其中,坐落于鳩江區清水街道的香樟小區是今年蕪湖市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的試點小區,也是目前全市小區海綿化改造成功的案例。
香樟小區興建于2002年,小區環境逐漸老舊,內澇和路面積水時常發生。今年6月,小區啟動改造,不僅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墻體外立面整治、內樓道出新、路面提升改造、停車位、路燈改造、智能道閘監控安裝等,還植入了海綿化改造的設計理念,在小區內打造了多個雨水花園、多條植草溝、大面積透水鋪裝等,小區綠化面積極大提高,10月改造完成。
1.jpg (1.48 MB, 下載次數: 1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2-25 10:43 上傳
改造后的小區環境實現蝶變,呈現出系統性園林景觀。日前,大江資訊記者來到該小區看到,整個小區整潔清爽,單元樓外立面統一是朱紅色,主干道兩旁栽植著香樟,小區中心有一個人工湖,名曰如意湖,湖邊設有健身休閑區。
如意湖,湖水較為清澈,四周有一圈植草溝、鵝卵石路面環繞,這是小區海綿化改造的重要設計。植草溝是一道淺淺的小溝,由草和小石頭鋪就,繞湖一圈的植草溝又和旁邊草坪上的植草溝相連通。“路面的雨水經植草溝吸收、滲透、凈化后,最后匯入如意湖,可代替路邊排水系統。”鳩江區住建局相關人員介紹說。
2.png (229.48 KB, 下載次數: 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2-25 10:45 上傳
記者轉了一圈,發現這樣的植草溝在小區里隨處可見,單元樓前后周邊凡是有草坪的地方幾乎都有。而這些植草溝往往都通向一處名叫“雨水花園”的地方。雨水花園是一處長方形下凹的蓄水池,地表通過植物與砂土濾料層的吸收和滲濾功能,使雨水得到凈化并逐漸滲入土壤,再進入下方寬深的蓄水池。“雨水量不大,水就存儲在下方的蓄水池里,如果超過一定的高度,就會通過與蓄水池相連的市政管網排出去。”該人員表示。
3.jpg (1.16 MB, 下載次數: 10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2-25 10:43 上傳
記者看到,雨水花園的表面都鋪設有一層小石頭并栽植著美人蕉、鳶草等水生植物。正因為如此,小區道路上看不到一處下水井蓋,因為所有的雨水積水都將通過植草溝自我滲透或流入雨水花園。
4.jpg (1.64 MB, 下載次數: 10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2-25 10:43 上傳
小區的地面道路也非常有講究,很多都用了透水性材料。一條藍色的健身步道環繞著小區圍墻的內側,這里是居民們非常喜歡的跑步鍛煉步道,這也是一條透水性能非常好的地面鋪裝;貫穿小區南北的瀝青主干道、如意湖邊的一塊塊紅色植草磚,也都是透水材質。
據悉,海綿小區的設計理念滲透在小區改造的全過程,雨污水管網分開;對小區內部的雨水進行分散式處理;針對低洼積水的現狀,采取墊高引流的方法;對主要景觀園路和停車位采用滲水性極強的彩色透水磚進行不規則拼接,再加以植草溝、雨水花園、生態滯留地等海綿城市的設計,在形成系統性園林景觀的同時,又實現了雨水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水體可持續利用的功能。
5.jpg (1.95 MB, 下載次數: 10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2-25 10:43 上傳
改造后的小區,綠化率達到了31%以上,滯蓄容積達到500多立方米,可透水地面面積比例16%,目前已建成透水磚鋪裝7159平方米,雨水花園920平方米,植草溝1566米,景觀調蓄水體1709平方米。小區年徑流總控制率將不低于70%(對應設計降雨量18.6毫米),年徑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不小于30年一遇。居民們對改造的效果都稱贊不已:“改造后大變樣了,環境好得很,以后也不澇了。”
記 者:李賈
編 輯:葉荔
來源:大江資訊
|
|
我是蕪湖民生網版主~微信蕪湖地寶(1860553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