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
□記者 王世寧
1月1日,蕪湖首個宜鄰中心——“赭山中路宜鄰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使用。作為“家門口的15分鐘綜合生活圈”,宜鄰中心覆蓋了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閑”的全方位商品服務。兩個多月來,鏡湖區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打響登記“攻堅戰”,跑出許可“加速度”,做好服務“大體檢”,全力保障商戶進駐無憂、用心守護市民體驗升級。
精準賦能商戶登記注冊
早在2023年10月,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鏡湖區市場監管局就主動對接宜鄰中心的主管單位,并上門實地調查,推進政企信息交流,認真聽取需求。針對商戶開業日期難確定、申辦人員難知悉等一系列市場“準入”堵點,該局確定在登記注冊時為其“特事特辦”“特事專辦”“特事快辦”,拿出一攬子紓困措施,為商戶如期開業啟用登記便利化“綠色通道”。
瞄準打通登記全過程堵點,該局建立完善宜鄰中心登記幫扶專群,打造“市局—區局—宜鄰”“三點一線”的聯絡體系,實現最新政策全面共享、有問必答無縫對接、疑難雜癥會診共治;發動商管做好登記注冊“宣傳員”,鼓勵商戶通過全程網辦方式,實現紙質材料免提交、線上辦理免跑腿;協同屬地市場監管所,為宜鄰中心設立登記專班,啟動專窗專人專辦,將登記辦理平均時長壓縮到0.3個工作日內。另外針對個別商戶文化水平低、信息化操作困難的問題,指導宜居集團為該群體統一歸集申辦材料、集中開展電子化登記、代為領取發放營業執照。目前,該局已幫助72戶市場經營主體在宜鄰中心登記注冊。
提速許可節約時間成本
為幫助宜鄰中心餐飲單位盡快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屬地市場監管所聚焦“證前指導”,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優化餐飲許可辦理環節,做實做深市場監管領域“證照聯辦”,實現“準入即準營”。
優化受理申報環節。安排監管人員通過電話聯系、現場核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擬辦餐飲項目,告知餐飲單位在開業一周前完成經營場所布置,進行整體評估和經營布局指導;專員“一對一”引導餐飲單位在政務服務網上填報提交申辦材料,填報確有困難的,免費全程代辦。
優化審查勘驗環節。提前預約審查勘驗時間,施行“一次告知、復查辦結”機制,在初查時對照核查條款逐項打分,對合格者當場宣布通過,對不合格者一次性告知全部不合格項,能現場整改通過當場幫助完成整改,一次通過;無法做到現場整改的,在承諾辦結時限內,和申辦企業協商約定復查時間節點,確保復查通過辦結。
優化審批出證環節。實施宜鄰中心餐飲證照聯辦“一件事”辦理機制,實現審查審批無時差銜接、審批即出證,最大程度減少出照與出證之間的時間距離,為餐飲單位辦理許可平均提速30%;通過短信通知、直接送達等方式,為餐飲單位盡快領取食品經營許可證提供最大便利。目前已實現在業餐飲單位100%持證經營。
科所聯動“體檢”經營主體
減少運營風險點、提高消費安全感,是市場監管部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此,鏡湖區市場監管局各科室聯合赭麓市場監管所啟動市場監管“大體檢”行動,為宜鄰中心提供違法風險預警和問題整改指導。
掌握實情。自2023年11月起,定期梳理宜鄰中心商戶登記注冊情況,夯實事前審批的現場摸排,全面把握商戶業態分布實況,實時更新各類經營主體臺賬,對宜鄰中心商圈概況做到家底“一口清”。
精準施策。以違法風險隱患早發現、早處理為目標,以質量提升、服務優化為指引,制定“體檢”條目清單;從特種設備到食品、藥品和化妝品,分行業分類別精準投放實施,滿足各類經營主體合法合規的法治需求。
“靶向治療”。從食藥、質監、知識產權、法規等多個業務條線聯手屬地市場監管所,采取“上門體檢”方式為宜鄰中心商圈提供貼心服務;以高頻違法違規風險點、職業打假人投訴舉報事項為宣教“切口”,加快推動各類經營主體走出認識“盲區”、擺脫行動“慣性”、有序自檢自查,對在“體檢”中發現的問題堅持“糾錯”在前,“責改”為先,為商戶提供全面整改的機會,杜絕“一罰了之”“以罰代管”。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