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社會救助優秀單位和優秀工作者表揚名單發布。其中,蕪湖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無為市民政局等2個優秀單位,以及邢琦、呂瑤華、談友宏、芮雪、文強等5名社會救助優秀工作者獲得表揚。 近年來,蕪湖市民政局緊緊圍繞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聚焦兜底保障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社會救助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困難群眾對社會救助政策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2023年累計支出社會救助資金8.74億元。 我市不斷創新機制,拓寬社會救助保障范圍,推進城鄉低保提標擴圍增效,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850元/人/月和830元/人/月。強化特困供養人員照料服務責任落實,為全市特困人員購買住院護理保險。充分發揮臨時救助的救急解難功能,全面放開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由急難發生地及時予以“先行救助”,全年累計實施臨時救助7885人次。 多元救助制度更加創新。蕪湖市民政局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委托專業養老機構和社工機構,為散居特困人員提供定期巡訪、居家清潔、助餐、助浴等照護服務,依托“智慧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工單完成的時長、服務質量進行監督,特困供養人員“平日有照應、生病有照護、心靈有慰藉”。 另外,蕪湖市民政局積極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加快發展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全市村(社區)具備慈善幫扶性質的社會組織覆蓋率達98%。指導縣區構建“物質+服務”社會救助模式,累計投入843.18萬元,購買服務項目35個,打造了“一米陽光”“愛·護航”“洪橋親子園”等市級服務品牌,覆蓋困難殘疾人、留守兒童、困境老人等困難群體,受益人群超2萬人。同時,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定期與鄉村振興、殘聯、人社、醫保等部門數據比對,推動“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將近萬名符合條件困難對象分別納入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全市所有鎮(街)、村(居)均建立社會救助工作站(點),配備社會救助協理員1146名。 大江晚報記者 奚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