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記者 樂培意
走進蕪湖經開區,這里產業集聚、企業林立,大小車輛在企業廠房間穿行,項目工地隆隆作響,銀湖公園的跑道上人來人往,銀湖星悅商圈行人熙熙攘攘……
2023年,經開區在立足產業發展優勢的同時,瞄準三產發展滯后、產城融合不足等短板,提出了“四個經開”的發展目標,在當好全市經濟發展主戰場、項目建設主陣地的同時,打造產城融合新典范。一年過去了,“四個經開”帶來了哪些變化?
日前,經開區召開了2024年度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2023年,經開區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8%,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707.9億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9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13%,預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25億美元、同比增長50%、占全市68%,各項經濟指標領跑全市。
成績單背后是經開區奮力實干的身姿。2023年度,經開區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取得良好成績,在國家、省、市級考核指標排名中有25個項目位列第一。成功獲批省首批“工業上樓”試點園區、省級智能家電特色產業園、省級航運服務業集聚區、省級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縣區等。
產業發展日益興旺,首位產業發展動能強勁。去年,經開區汽車產業產值1453.2億元、增長35.2%,“整車—零部件—后市場”規模以上企業113家,居全市第一。經開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入選安徽省首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奇瑞汽車獲批安徽省產業創新中心。智能家電、光伏新能源、新型顯示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共計376億元。
“雙招雙引”持續發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去年,經開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6個、總投資465.9億元。積極開展“徽動全球”活動,赴歐洲、東南亞開展優質外資項目招引。組織500余家企業深入各類高等院校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400余場,其中985、211高校數量較往年提升60%,新招引大學生就業超1.53萬人,引進領軍人才22人,高端人才240人,各層次招引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產城融合,切實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過去一年,細微處的改變彰顯經開區要“讓人才留下來、住下來,在這里生活”的決心。去年,經開區限上零售額及四行業銷售額穩中有升,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870億元、同比增長29%,總量及增速均位于全市第一。軌道交通沿線(齊落山路—紅光路)道路景觀、軌道交通沿線慢行系統景觀全面提升。實施“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項目,圓滿完工交付6條重點道路、總投資8620萬元。全年有12次在全市最干凈城市測評中平均成績名列前茅。新增城市停車泊位3000余個,新建成城市書房2個、城市書吧6個、口袋公園3處,完善小區健身設施維修提升改造10處,新增健身路徑10套、健身步道4.5公里、百姓健身房3個。教育設施不斷提升,12所中小學、9所公辦園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100%。漁文化博物館、市工人文化宮項目正加快謀劃推進。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經開區廣大黨員干部也清醒地認識到宏觀形勢錯綜復雜、充滿變數,產業集聚規模還有待擴大、城市品牌力影響力吸引力還需要增強、文旅事業發展較為滯后等短板。面對不足,經開區拿出“過了元旦,就要以開年即沖刺的狀態再出發”“以真抓實干作風,辦好為企為民實事,以一流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的姿態全力以赴干事業。
趕考路上再出發!在建區30周年的新起點上,2024年,經開區持續完善產業、創新、金融、政策、智慧、人才、場景、生活服務和社會治理等八個平臺,全面提升產業、創新、融通、人才、服務等五個層級,高質量推動“四個經開”建設,生動詮釋“實力經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再跨越。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