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結婚其實就是談錢,感情前面已經談過了,不然也到不了這一步。談錢能統一的前提是你們的消費水平一致。
比如你們倆的家庭都是看42吋的電視,用180升的小冰箱,那你們自然就會覺得買一個42吋的電視,一個180升的冰箱就足夠了,人都傾向選擇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潛意識里,我們首先會認為從小到大生活的習慣就是最好的。
但如果一個人家的電視是60吋無框高清的,冰箱是韓國進口雙開門的,杵在那跟個衣柜似的,而對方家的電視是42吋的,冰箱還沒有1人高,這時候你們必然會產生分歧。
你認為42吋的電視太小,沒法看,冰箱那么小沒法用,可對方會覺得42吋的電視怎么就不能看?小冰箱怎么就不能用?
爭執的起點其實是雙方都進入了一種陌生的生活環境,都感到了不適和不安。
沒看過小電視的會覺得太憋屈,但這一點對方是體會不到的,人選擇好壞的經驗都是從比較中得來的,可惜對方沒看過60吋的電視,沒有比較。
沒用過大冰箱的會覺得大冰箱沒有用,這點你又不能理解了,因為在你的印象里,冰箱要裝好多東西,你從小到大一拉開冰箱,習慣了里面有牛奶、酸奶、果汁、養樂多、水果以及各種零食,你想吃什么隨手就拿,而且你習慣了冰箱比你高,習慣了視線向上。而你媽會把冰箱的冷凍層占得滿滿的,里面有豬肉、牛肉、雞肉、蝦、魚等等。物質的充裕是能帶給人安全感和幸福感的。
但是在對方的印象里,冰箱主要是用來裝吃剩的飯菜的,他的腦子里沒有零食的概念,自然也就不會給零食準備空間。
如果看大電視用大冰箱的偏偏還是女孩,看小電視用小冰箱的是男孩,那這事就真的麻煩了。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的婚俗,結婚的花銷大部分是由男方負擔的,光達成共識是不夠的,還要真金白銀地掏錢,男方買了遠超自己預算的東西,而且并不能換來女方的千恩萬謝,因為她只覺得生活本就該這樣,這時候,不滿一定會滋生。而如果女孩讓步了,遷就了男孩的生活習慣,不滿也一定會存在于她的心里。某一刻,必然爆發。
人們常說,愛情里應該相互遷就,但我實在覺得“遷就”是個隱形殺手,遷就多了就會產生“犧牲感”。
“我為你做出了這么大的犧牲,如今你就這樣回報我?”這樣爛俗的對話每天都在上演,男人女人都會說,因為我們都是凡人。
談到犧牲,那就是自己很壯烈,是要回報的。談到了回報就不是夫妻關系、情侶關系了,那是債務人和債權人的關系,這時對方再做什么你也不會覺得滿足、幸福,因為你覺得他欠你的,背負債務的一方也會覺得壓抑,自己的努力都被當做理所應當的,這是誰都不能容忍的。
這樣下去的結局誰都猜得到。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