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以來,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正加快形成。今年以來,我市搶抓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發展創新示范區機遇,“軍轉民”“民參軍”步伐持續加快:三大省級融合基地蓬勃興起,一項項軍地戰略合作勢頭良好。同時,以深化改革提高軍民協同創新能力,我市軍民融合取得豐碩實踐成果、制度成果,逐漸步入提速增效的快車道。
蕪湖造船廠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船廠,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讓老船廠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近年來,該廠在民船市場上大展身手。3萬噸大湖型散貨船、24000噸多用途重吊船、82000噸散貨船、78米海洋工程船、800車位滾裝船、46米多功能清污船、2.8萬噸化學品成品油船等接連交付,創造了多項民船市場第一,產品遠銷德國、英國、希臘、新加坡、埃及、突尼斯等海外市場,還拿下了全球最大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的訂單。12月4日,令人振奮的消息再次傳來:蕪湖造船廠與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國際軍貿市場開展深度合作,深入貫徹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為促進我國軍貿對外競爭實力注入新力量。根據規劃,到2022年,該企業將建設成為有特色、品牌化、軍民融合的現代化中型船廠。
作為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我市高端軍工資源豐富。記者從市發改委綜合規劃科獲悉,蕪湖軍民融合發展正在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首要是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該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蕪湖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聚焦重點領域。只有找準我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利益交匯點,才能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
“海陸空”全覆蓋,就是蕪湖軍民融合發展的資源稟賦。據了解,我市已形成航空航天、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新型顯示、電子信息、特種電纜、新材料7大特色軍民融合產業體系。
在蕪湖本土民營企業——行健智能人公司,記者看到,一款叫做耐壓殼體空間相貫線智能切割機器人,和另一款叫做曲面板測量劃線坡口切割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壓力容器、核電、海洋工程等軍民融合項目。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在造船行業、壓力容器等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切割與焊接,成為國產機器人公司發揮其靈活定制和快速服務優勢的用武之地,也是國產機器人以后應用的廣闊市場。
探索軍地要素雙向流動,構建居民融合發展體系,優化軍民融合發展環境,是貫穿蕪湖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主線。 為此,我市出臺了一攬子政策:科技人才生活上享受市人才引進待遇,在研究院建設、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融資等方面都有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對軍民融合產業基地項目優先安排項目審批、土地使用,在重點領域進行軍民融合產業導入和企業孵化等。
“軍民融合是國家確定的七大戰略之一。”市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下一步,我市將堅持要素融合,健全體制機制,推動軍工行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尤其是鼓勵、支持和引導民企、民資、民技、民品進入軍工領域,提高質量效益。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模式,廣聚人才、技術、儀器、資金、項目等發展要素,謀劃實施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重大項目,加快培育軍民融合型企業,幫助更多優質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和生產體系。“蕪湖將秉承新基因,最大程度凝聚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合力,在軍民融合路徑創新和模式創新方面探索形成蕪湖樣本。”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