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陵縣是全省第二批新農合試點縣,2006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試點工作,至今整整13年。以醫療保障為核心的新農合,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也是全縣所有民生工程中覆蓋人群最廣、保障周期最長、保障服務最為復雜的工程之一。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共同努力下,13年風雨同舟、互助共濟,13年風雨兼程、一路同行。我們始終以參合居民的利益為至高點,篤行不怠,久久為功,為健康南陵貢獻“農合”力量。
一、從“聽天由命”到“小病也要去醫院”,“有保障”讓群眾感到安全和自豪
聽天由命是新中國建立以前大多數家庭在遇到疾病時的真實寫照。解放之后醫療逐漸普及,但普通家庭能夠去的最大的醫院就是村里的衛生所。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農村居民手頭慢慢有了余錢,可以去醫院看病了。但是,那時候的農村沒有醫保,一旦遇到大病,往往還是傾家蕩產。到了新世紀,特別是有了新農合以后,農民看病費用才有了堅實的保證。
2019年,全縣參合居民近50萬人,參合率超過95%,基本醫療保險從制度全覆蓋走向人群全覆蓋,醫療保障從“城里人”走向了所有的城鄉居民,隨著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的提高,參合居民就醫需求快速釋放,就醫觀念完全轉變。2018年,全縣住院報銷近6萬人次,是2006年新農合開始試點時的10倍。從當年的“小病拖、大病扛”到現在“小病也要去醫院,而且還要大醫院”,住院率逐年上升,敢看病成為多數人面對疾病的選擇,可以說“有保障”大大地提升了群眾的自豪感和安全感。
二、從“單打獨斗”到“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組合拳”讓群眾可得更多實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雖然只有47個字,卻擘畫出了新時代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
新的醫療保障體系中,除原有的基本醫療保障外,對大病患者(高額醫療費用患者)和特殊困難群眾,還建立了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體系,而且全部由整合后的醫療保障部門組織實施,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必將給廣大參合居民帶來更多實惠。
在2019年習總書記元旦賀詞中,還專門提到了17種抗癌藥品降價工作。其實這些藥品不僅僅是降低了價格,還全部被納入了基本醫保藥品目錄乙類范圍,實際報銷比例一般在50%左右,加上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大病患者的負擔重、用藥難將明顯緩解。
同時,醫保整合后使用的新版藥品目錄,西藥和中成藥部分共收載藥品2885個,包括西藥1519個、中成藥1366個(含民族藥102個)。其中,西藥甲類藥品402個,中成藥甲類藥品192個,其余為乙類藥品。較之前相比,藥品種類增加了近1000種,大病患者特別是需要長期就診的惡性腫瘤和腎病患者,目錄外藥品費用負擔將有所減輕。
三、從“美好向往”到“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尽比允钱斍搬t保的真實水平
醫療保障發展雖然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但與人民對健康福祉的需要之間,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比如籌資標準雖然逐年增加,但就醫需求快速釋放,新醫療技術、高值醫用耗材的大量使用,帶動醫療費用快速上漲,住院實際補償比例提升緩慢,大病患者的實際負擔仍然較重。
面對這些問題,在確保基金運行安全的前提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所以還是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穩中求進,保障適度,合理引導預期,既能吊高群眾胃口,也能泛福利化。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統一,這才是建設民生國家、讓這項惠民利民的最大民生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