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歲尾,我市2018年民生工程交出一張“暖心答卷”:截至上月底,全市2018年民生工程完成投入110.5億元,完成計劃的100%,解決了群眾關心的一大批熱點、難點問題。
黨建引領扶貧工程等8個民生工程項目為我市脫貧攻堅提供了精準助力。黨建引領扶貧方面,為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提供發展集體經濟專項資金10萬元,為每個扶貧工作隊提供辦公經費3萬元;資產收益扶貧方面,全年投入資金2424.86萬元,支持推進貧困村穩定出列、現行標準下貧困戶穩定增收。與此同時,借助“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功課提升工程、健康脫貧兜底“351”和“180”工程、貧困殘疾人康復、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等一批民生工程項目的實施,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精準扶貧路徑,將“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農”工作一直是黨和政府關注的熱點。去年,全市共實施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等3項民生工程。截至12月底,自然村常住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已完工76869戶,在33個省級中心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種植業承保面積327萬畝、養殖業承保23506頭,為“三農”發展注入了動力。
就業是民生之基,創業是富民之源。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3項就業創業類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電商振興鄉村提升工程中,4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4個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518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全部建設完成;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中,技能脫貧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新技工系統培養、退役士兵培訓等均超額完成任務;就業扶持工程中,開發公益性崗位個數3103個,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2003個,完成率分別為111%、125%。
全市124.43萬人有了家庭醫生,6.8萬余人享受農村低保,205.36萬人參加新農合,104.8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1.88萬人領到養老金——過去一年,越來越完善的社會保障成為人們的堅實依靠。據介紹,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智慧醫療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困難人員救助工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婦幼健康、計生特扶和職業病防治等9項社會保障類民生工程圓滿完成,給了全市人民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教育和文化是百姓關心的“暖心工程”。2018年,全市共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所,資助幼兒3284人次;28.1萬余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交學雜費;發放各類獎助學金、免除學雜費共4.7萬余人次;全市10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館、5個博物館、7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向公眾開放,開展農村文化活動1196場次,農村電影放映9219場次,更新農家書屋書籍55619冊……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邁進的同時,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2018年,我市還順利實施了水利薄弱環節治理三年行動、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農產品食品安全工程、棚戶區改造、城市老舊小區整治、農村五保供養機構設施整治等6項涉及其他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民生工程,切實在共享發展上見行動,努力在增進人民福祉上見成效,真正讓民生工程成為惠及全市人民的民心工程。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