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
□記者 周一平 實習生 袁寧馨
近日,蕪湖市數字化智慧教育平臺案例《打造“數字引擎”,構建教育社會服務和治理新生態》,經過多輪嚴格評審,從全國1200個案例中脫穎而出,被遴選為100個“中國基礎教育實踐創新典型案例”之一,并向全國推廣。為什么這個案例能獲全國推介,日前,記者進行了探訪。
促進教育公平
秀石小學,地處蕪湖市鳩江區湯溝鎮樓梯行政村,是一所典型的鄉村小學,只有6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班),200余名學生。
近年來,該校依托蕪湖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五育”資源,特別是覆蓋全學段全學科的“陽光云課”,解決了學校結構性缺編問題,實現了師生伴隨式教與學,學校的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快速成長,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各學科素養也得到較大提升,在區級、市級多項學科競賽中獲獎……原本學生不斷流失的鄉村小學,借助數字化智慧教育平臺,讓學生們享受到了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以秀石小學為縮影,近年來,我市用數字賦能智慧教育,讓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共享,縮小區域、城鄉和校際間的鴻溝,促進教育公平。
早在2022年底,我市已100%建成智慧學校,班級多媒體覆蓋率100%,各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僅2023年,蕪湖市106所鄉村學校共開展98987節智慧課堂教學,讓鄉村學校師生借助智慧場景,智慧成長。
近年來,我市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持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面向鄉村學校開放共享。目前“陽光云課”已匯聚了覆蓋全學段全學科的課程220多門、視頻5360余節。2021年—2023年,“陽光云課”觀看總時長約248.8萬小時,總人次約4017.3萬。
賦能智慧育人
在優質教育資源“遍地開花”的同時,依托數字化引擎,蕪湖教育的社會服務和治理也展現出新樣態。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施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區域教育教學減負得到有效提質,相關課程也實現了開足、開齊、開好。以體育課為例,蕪湖市聯通智能排課系統及智慧體育監管系統,形成體育應開課與實開課數據實時對比,課程記錄數據化,保障了各學校每天一節體育課開設的有效監管。
如何讓家長有更多渠道了解學校、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了更多路徑。據了解,智慧教育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賦能家校協同智慧育人,家長可以訪問校園文化、學生成長檔案等全面了解學校和學生情況,學校也能通過記錄家長訪問平臺的行為軌跡,了解家長對育人工作的關注度和關注點,為家校協同智慧育人提供數據支撐。
蕪湖教育大數據還積極融入數字蕪湖一體化,促進教育多元化社會服務。據介紹,平臺的幼升小、小升初報名系統調用了蕪湖戶籍、房產等基礎數據,實時進行身份、親子等關鍵信息校驗,并自動進行生源類型匹配及生成分配建議。
針對學校的管理者,智慧教育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畫像,在教育、教學、教研、辦學條件、教師畫像、學生畫像等方面,發現學校發展的特色及不足,為學校管理者提供科學依據,調整學校教育教學策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蕪湖智慧教育平臺目前建成市級應用68個,區級應用60個,校級應用126個,應用系統涵蓋了教育教學及教育管理的全領域全過程。蕪湖正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教育服務方式,提升區域教育數字化治理水平,初步構建了蕪湖教育數字化治理新生態。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