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江公園二期下月與市民見面 櫻花大道、紫荊大道將率先迎客 公園出入口效果圖 江堤景觀活動區 紫荊大道 園林工作人員正在施工 家住城南的市民一定都已經注意到了,最近江堤上施工如火如荼,沒錯,濱江公園二期已進入最后的施工階段,預計4月底全面完工開放。而在完工前,公園江堤景觀帶的櫻花大道和紫荊大道將于近日率先“亮相”,形成櫻花堤和紫荊堤的浪漫風景,市民很快就能一飽眼福。
記者了解到,蕪湖濱江公園二期項目北起青弋江入江口,南至澛港大橋、漳河,西至長江邊,東到長江南路,總面積252萬平方米,全長約7.2公里,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六成。“剩下四成我們將利用晴好天氣緊鑼密鼓地施工,就像你今天在現場看到的一樣,每天都有大量工人、機械在大干快干趕工期。”3月14日,市園林管理處質管中心主任蔣慶文帶著記者,沿著江堤一邊走一邊做詳細介紹。據介紹,公園分三大景觀帶,分別為江堤景觀風貌區、生態濕地風貌區和濱江灘涂風貌區。其中江堤景觀風貌區設計結合防螺平臺、防洪大堤及堤外綠帶,打造為帶狀的市民休閑活動公園,公園東側完全開放式的界面實現與城市的無縫銜接,公園西側設置多條棧道跨過防螺溝進入生態江灘體驗區。設置堤頂及堤下雙層活動平臺,兩層平臺之間景觀自由滲透,共同構成江堤休閑游線路。生態濕地風貌區則利用現有地形高差關系梳理現狀植物,在本區域設計水處理凈化濕地,將桂花橋泵站直排長江的雨水引入規劃濕地,通過科學的手段合理規劃水系生態系統,達到提高水質的目標。整理現狀水塘,梳理現狀喬木,增加水杉、墨西哥落羽杉等喬木,豐富植物生態群落,逐步形成濱江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生態演替。根據場地特色不同,打造凈化濕地、杉林水塘、疏林草灘三個不同特色風貌。濱江灘涂風貌區重點恢復自然灘涂景觀格局,形成適宜江灘生物棲居的生態灘涂。“在灘涂風貌區,我們將通過錯開汛期混播草花,在該區域形成次第開放的美麗效應。”蔣慶文說。
據悉,公園建設中,江堤景觀活動區還對利民路以北的防洪墻進行了改造,防洪墻結構及形式采用最新防浪墻的做法,棧道寬度由2米改為5米。夜景方面,公園以休閑廣場為中心重點,堤頂路及防洪墻棧道的濱河景觀帶為主體,突出多個廣場,沿江岸構成美麗的夜景畫卷。
“整個濱江公園二期的建設不搞大開發大建設,在生態修復的大前提下突出游憩效應,這在我們的建設中有很多體現。”蔣慶文說,“比如我們在生態濕地風貌區,取消了原先設計的棧橋,只做了簡單的園路,減少游客活動對長江生態環境的影響,市民休閑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江堤景觀風貌區。由于濱江公園二期涉及一、二級水源保護區,我們在1.1公里的一級保護區內的江堤上特別加裝了玻璃幕墻隔斷,提醒游客該段江景只可遠觀不可近玩”。
在市民特別關心的公園基礎設施方面,濱江公園二期設公園出入口13個,停車場6個,可容納560個停車位,公廁6個,休閑廣場共2.3萬平方米。園林部門表示,按照目前進度,預計4月底,公園將正式完工開放,為蕪湖人再添濱江休閑勝地,也進一步提升蕪湖作為濱江城市的品位、檔次。
記者 胡芳 文
記者 趙亞玲 實習生 汪然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