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日前召開的2023年市科技特派員現場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采取科技項目、科技特派員選派等手段激勵更多科技人員投身鄉村工作一線。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員總數達到731名,實現全市600多個行政村全覆蓋,定點幫扶對口服務村,為鞏固擴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的蕪湖樣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人才下沉、科技下鄉。今年,我市首次啟動大學生科技特派員選聘工作,共選聘91名大學生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100個行政村。同時,新增縣級科技特派員56名。到今年8月,全市已建設13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和15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8個省級科技特派團,35個市級科技特派團,每個團最高1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 科技人才下沉農業生產一線,成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強大引擎。截至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員結合當地實際,共計服務3500次以上。廣大科技特派員將所掌握的科技知識傳授給農民,為服務村引進和推廣“四新”成果260個左右,累計輻射受益農田8萬畝以上,直接促進農戶增收合計8800萬元左右。 農業科技項目能夠把科技、人才、資源、信息與農村、農業、農民緊密結合起來,作用更加凸顯。今年以來,市科技局推薦申報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農業科技領域項目17項,其中科技特派員所在單位申報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合動力收獲機研發”“高性能四驅微耕機關鍵技術研發與裝備研制”等5個項目擬立項,研發總投入共計9100萬元。2023年度我市在市一級科技項目中設“兩強一增”類項目專項支持農機、種業以及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共申報30項,其中科技特派員所在單位超過20家。 蕪湖日報記者 楊友藝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