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2月27日舉行的市城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在2022年建成開放50個蕪小園·口袋公園的基礎上,2023年到目前為止,又建成開放了50個。此外,還編制出臺了《蕪小園·口袋公園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口袋公園建設標準和管養要求,提升口袋公園建管水平,努力將我市打造成“推窗見景、出門入園、移步有花”的“公園城市”。 記者了解到,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規定了口袋公園設計和命名的原則、程序、發布及公示牌樣式。比如公園設計宜結合現有綠地的植物元素和本地歷史人文資源等開展,鼓勵優先使用鄉土樹種,植入體育、文化元素,增加服務功能,滿足全齡段群眾需求;口袋公園的命名,原則上參照“蕪小園·××園”的格式,語言應精煉、優美,有內涵;口袋公園的設計和命名應充分征求市民群眾意見,可通過媒體公告或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征集意見;口袋公園實行名錄制管理,由各縣市區、開發區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口袋公園命名意向,經市城管局(市園林處)認定后,予以統一發布;對納入名錄管理的口袋公園,應在綠地顯要位置公示口袋公園基本情況和管理單位等基本信息,公示牌樣式原則上保持全市統一。日常養護做到綠化植物茁壯生長、枝葉茂盛,基礎設施安全、干凈、整潔、完好,體現精湛的園藝技術和精細的養護水平。鼓勵探索開展“社區認管”“單位認養”“居民認護”等方式,吸納周邊社區單位和個人自愿加入口袋公園管理隊伍,共同保障口袋公園運行平穩有序。圍繞口袋公園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宣揚“愛綠護綠”“打造最干凈城市”的生態保護意識,共同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江城。 據介紹,從2022年起,我市結合自身實際,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小投入大效益,打造出了一批形式多樣、亮點突出、功能豐富、人民滿意的口袋公園,也使單一的城市綠化向多層次、多功能的復合型綠色生態網絡轉變,實現群眾“推窗見景、出門入園、移步有花”的生活愿景,為市民提供了多樣的活動場所選擇,助力蕪湖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大江晚報記者 胡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