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季以來,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看夜景、逛夜市、吃夜宵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它不僅點燃了城市夜經濟的“煙火氣”,而且釋放出消費新活力。創新消費場景、豐富消費體驗,不斷滿足消費者多層面、多樣化的需求,升騰起經濟發展的萬千氣象,成為我市監管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根據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進一步促進夜間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精神,面對夜市不可忽視的食品安全問題,市食安辦、市場監管局從服務民生的小切口入手,細微處發力,創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式,提升精細化監管水平,切實保障“夜經濟”的食品安全,讓群眾享受更多便利,讓城市展現出更多的社會溫度和發展活力。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鐘敏對記者說,市場監管部門正是以人民滿意為宗旨,不斷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高品質夜間營商環境,努力完善配套布局、積極推動提質擴面,深入優化升級服務,將市場準入準營、特事特辦、監管不打烊作為抓手,全力護航我市“夜經濟”。 去年8月上旬,南陵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前往華潤蘇果夜市,開設夜市經濟登記備案“特快專辦”。他們統一收集材料,高效發起申請,現場直接將打印好的紙質營業執照發放至夜市48個攤位經營者手中,變“窗口服務”為“門口服務”,現場為夜市經營者集中申辦營業執照,這是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優化市場準入準營的一個常態化場景。該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助推夜間經濟發展,市場監管部門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準入;全面推行企業開辦“智能審批一日辦結”,在全省首個開通了皖事通“掌上辦”“隨時辦”功能,真正實現了全天候、多時空、不打烊服務。 在實施個體工商戶豁免登記、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完善“夜經濟”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去年中秋、國慶假日夜間,繁昌區市場監管局集中開展夜市專項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進貨查驗、主體責任落實、制止餐飲浪費等環節是否執行到位,食品經營單位主體資格是否合法有效,食品安全制度是否有效落實等情況。執法人員檢查夜市經營主體43戶,抽檢樣品6批次,排查各類風險隱患56個并得到及時整改,12起違法線索已移交辦案機構進一步處理。繁昌區的做法只是全市眾多專項行動中的典型案例。據了解,在各類夜市活動開辦前,各轄區組織監管人員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并對夜市、景區內有固定門面的各類食品經營單位進行一次全面的摸排,重點檢查原料采購、加工環境、健康管理、餐具消毒等關鍵環節,發現問題隱患,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提出整改意見,督促整改到位,并做好跟蹤。實行駐點保障,每周夜市駐點執法人員對夜市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巡查,特別是對前期發現有食品安全隱患的經營單位實施重點檢查,落實隱患整改落實情況。做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或消費者投訴舉報及時處置、上報,確保假日期間食品安全風險可管可控。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還充分利用“夜經濟”活動宣傳平臺,加大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微信公眾號、媒體報道、上門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對易出現問題的食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群眾注意飲食安全,增強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保持高壓態勢,對巡查和日常監管中發現、消費者投訴舉報和媒體輿情反映的食品安全案件線索,堅決查處到位,確保“夜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為盡享豐富多彩夜生活的人們筑起食品安全堤壩。 蕪湖日報記者 劉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