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是指突出江邊的巖石或小石山。蕪湖瀕臨長江,半城山半城水,境內有很多以“磯”命名的地方,如蛟磯、螃蟹磯、板子磯等,這其中,最廣為熟知的當屬“弋磯山”。
然而,歷史上蕪湖“弋磯山”,原名“驛磯山”,這是為什么?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23.jpg (76.86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弋磯山位于蕪湖市區的西邊,兀立于長江之濱,臨大江東岸,高約30多米,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26.jpg (97.06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28.jpg (120.61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弋磯山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登臨山巔,只見煙波浩淼,江流回旋,鷗鳥翱翔,百舸爭流,使人感受到“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浩然氣勢。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31.jpg (72.22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33.jpg (142.45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35.jpg (128.4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弋磯山原名“驛磯山”,早在南宋時期,這里曾是蕪湖的驛館所在地。 據民國八年《蕪湖縣志?地理志》記載:“驛磯山在縣西北七里許,臨大江,南宋特設驛館立市肆于此,故名。”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37.jpg (85.35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圖為民國八年《蕪湖縣志》中關于“驛磯山”的記載
弋磯山因瀕臨長江,自古便是蕪湖重要的交通要塞,是舳艫往返、車馬蕭蕭、楊柳依依揮手送別之地。后又專門設立驛館,作為古時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由此得名“驛磯山”。
弋磯山地勢險要,自古就是江防要隘,故又有“隘磯”之稱。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詩人陳造任繁昌縣尉,路經弋磯山,曾作《上下驛磯》詩云:“磯麓突江出,禹功不及施。千古妨行舟,死生系毫厘。”可見磯石之險要陡峭。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41.jpg (31.59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圖為1900年代的蕪湖弋磯山
據《金石錄序》記載,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5月,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一起,“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于贛水上。”在途徑蕪湖時,他們就留宿在驛磯山的驛館內,爾后另換江船溯江西去。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43.jpg (79.54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圖為1900年代的蕪湖弋磯山
元代,太平路總管魯鐵柱目睹“驛磯懸崖千丈,危徑一線,泝流挽纜,遭跌蹶而溺者往往而有”,于是,“捐資募工,倡率撩屬鑿險開道,如履平地,是又為操舟人永久之利。”這條纖道長約2.5千米,直到清光緒四年(1878年),弋磯山南麓被劃為租界范圍內時,仍然拱船民背纖使用。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46.jpg (74.42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圖為1900年代的蕪湖弋磯山
明永樂三年(1405年),弋磯山麓建起水府廟,供奉水神,祈求保佑過往船只平安無事。后又建有四楹樓閣,取蘇東坡《清風閣記》之意,為樓取名“清風樓”,被人稱為“江上清風第一樓”。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49.jpg (110.46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圖為1900年代的蕪湖弋磯山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美國基督教會派赫懷仁來蕪湖,在弋磯山下掛牌行醫并傳布教義。至1891年,赫懷仁在弋磯山創辦了一所醫院,即弋磯山醫院的前身。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52.jpg (28.13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赫懷仁(1868年—1913年),醫學博士,英文名為埃杰頓?哈特。赫懷仁先生醫術精湛,享有盛名和影響。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55.jpg (68.85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圖為赫懷仁、卡洛琳夫婦
1920年醫院失火遭焚,基督教華東教區派美國傳教士江德、包讓等,先后來蕪重建。1936年全部建成。主建筑依山而建,前四層后六層,醫院設備和醫療技術均具國內領先水平。醫院還設立了高級護士學校,為蕪湖西醫教育之始。
微信圖片_20181102164957.jpg (132.32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1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5000.jpg (103.17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2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5002.jpg (142.43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2 上傳
2001年10月,蕪湖市人民政府公布老蕪湖醫院(現為弋磯山醫院老內科樓)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一百年的風雨滄桑,逐步發展為今天的弋磯山醫院(即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為皖南地區一流的醫院,飲譽大江南北。
微信圖片_20181102165004.jpg (89.04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2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1102165007.jpg (72.59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 16:52 上傳
注:本文根據蕪湖市檔案館館藏民國版《蕪湖縣志》《蕪湖舊影 甲子流光》等編寫,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源:蕪湖鏡湖城事 蕪湖還有哪些被改過的名字?
——— End ———
本帖為紅包帖 寫評論拼手氣領紅包 紅包限發帖24小時內領取! ▼▼▼
|